連綿的青山、碧綠的河水、古樸的民居、干凈的草坪……,走進湖北省保康縣馬良鎮陳家灣村,記者立即被這座山村的顏值吸引。令記者驚訝的是,這座美麗鄉村,三年前還是一片荒灘。在短短的幾年里,陳家灣村是怎么完成了它的華麗變身?
陳家灣村標牌
發展產業帶動了群眾增收
“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中,產業興旺排在首位。只要抓住了產業,就抓住了發展的根本,抓住了致富的路子,抓住了振興的基礎”,馬良鎮黨委書記唐忠奎告訴記者
近年來,陳家灣村利用自身有利資源區位的優勢,流轉土地,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運作模式將荒山變果園,種植軟籽石榴、楊梅,積極發展采摘農業園區。
通過招商引資新建冷水米加工廠,橫向連接八斗食品加工廠,帶動周邊100余人務工就業。同時,陳家灣村深入挖掘飲食文化,建立以“酒坊、油坊、豆腐坊”為核心的三坊街加工廠房,帶動了群眾增收。
特色美食
2017年10月,陳家灣村開始規劃田園綜合體,把農戶遺棄的荒地流轉過來,建設濱河休閑帶、沮河景觀帶、戲水區、垂釣觀賞區、童趣游樂園等項目。
“去年8月10日,馬良鎮嬉水狂歡節暨陳家灣水上樂園正式開園,活動當天吸引了游客一萬多人”,唐忠奎說。
美麗的沮河
游客來了,村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。他們紛紛開起農家樂、辦起小超市、種起小菜園……2019年,該村經濟總收入2800多萬元,村民人均收入1.4萬多元。
特色鄉村民宿
志愿服務改變了民風村貌
鄉村振興,既要塑形,也要鑄魂。陳家灣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,組建了一支由123名志愿者組成的文明風尚志愿服務隊,他們以“以文化人、成風化俗”為目標,用自己的行動帶動村民自覺維護共同的美麗家園。
“陳家灣村的風貌正是靠著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,靠著志愿服務小隊的無私付出,一點一滴地蛻變來的。”陳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張元龍說。
村民張元啟過去一直在外帶班搞建筑。2017年,張元啟回到了家鄉,還加入了村志愿服務隊。由于村民們的信任,他被推舉為文明風尚志愿服務隊隊長。
“雖然在外能夠比在家鄉掙到更多的錢,但我認為錢是掙不完的,看到外面的鄉村建設得那么好,家鄉還很落后,我就想著回來為村里做點事”,張元啟說。
陳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
81歲高齡的王建榮在全村志愿者中年齡最長,他每天自發對村內環境衛生進行保潔,從不間斷。他的行為感染了陳家灣村全體村民,在村內形成了全民保潔的良好習慣,大家遇到垃圾都主動清理。
“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影響下,現在村里已經形成了一個好習慣,農閑的時候、不干活的時候,志愿者們就到村里各處幫助打掃衛生、清理垃圾,到采摘園幫忙除草、澆水,村民在晚上散步的時候看到了垃圾都會隨手撿起來丟進垃圾桶”,張元啟說。
陳家灣村民風村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一幅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……